4:魔性有哪些表现,如何对治 。2017年09月23日 意大利·米兰世界佛友见面会提问及图腾
发布时间:2023-10-18 浏览:
问:师父在《白话佛法》第七册第29篇里开示,我们要学中观,即中性地看问题,不偏左也不偏右;师父经常教导我们为人处事要取中庸之道。有师兄在参与弘法的时候,事事力求圆满,做得最好,有时候就会因事情不顺利,或达不到最佳效果,而心生烦恼或与师兄们产生意见分歧。同修觉得如果弘法或学佛也取中庸之道,不必追求极致,差不多就可以了,是不行的,但有时候又无法避免因追求弘法的圆满而产生的烦恼和分歧。请师父慈悲开示。
答:其实这个人学佛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完全解脱,没有完全开悟,所以他把学佛的境界合二为一了。一个高境界的人,他舍得下,他知道人间没有圆满的事情,所以不能去追求圆满,因为在人道是不会圆满的。你们想想,在人间哪一件事情能够圆满?不可能的。所以在学佛当中,尽自己的心、尽自己的力去做,就叫圆满。实际上菩萨不是说不让我们圆满,菩萨让我们开智慧。当一个人在弘法当中,不要去偏左,不要去偏右,尽量把自己做得最好,你就是在开悟当中。所以,不要去让自己进入烦恼,进入烦恼就是不开悟,开悟的人不会烦恼。尤其学佛的人要中观中道,中观就是今天这个事情比昨天好了,但是还没有完全达到好的要求。“我今天好了,我觉得很满意了”,那么继续这么做下去会越来越好。身体也是这样,看病也是,一天比一天好,他不会今天看了病,明天马上就好起来,全部都好。学佛也是一步一步往前走。

App下载地址
安卓点击下载:
(点击二维码图片跳转下载地址)
感 恩 分 享 功 德 无 量 恳请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慈悲,龙天护法诸位佛菩萨慈悲! 在此篇文章的编辑、整理、分享过程中,如有不如理、不如法之处,恳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原谅、诸位佛菩萨和龙天护法菩萨原谅! 祈求观世音菩萨慈悲加持保佑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,都能够在心中种下一颗菩提种子,结下一份善缘,消业障、开智慧! 如果您觉得此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动动手指转发到朋友圈或者推送给您需要的朋友。 感恩您的善举,随喜您的功德。也许正是您不经意的一次转发刚好可以帮到有需要的人 。 |
